孜孜探寻生物大分子奥秘

早教 来源:人民网 2022-09-27 16:19 阅读量:5246   

人物名片

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家和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4月出生于重庆,196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从此,她与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石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运用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我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世界上做出了贡献

在他的办公室里,身着便衣,满头银发的石利索地点击着鼠标,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跃入眼帘:生物大分子的世界充满未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绝不能轻言放弃石云熙说

父亲的一言一行,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让科研报国的种子生根发芽。

石一直有一个科研梦!无论是小时候,靠在父亲身边,听他描述多姿多彩的物理世界,还是在漫长的求学路上接触生命科学的前沿,科研报国的想法总是萦绕在她的脑海里...

史出生在战争年代童年流浪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个人的命运永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的父亲施士元是居里夫人指导下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25岁的施士元回国任教,成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先驱之一在史看来,的科研报国精神在他父亲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言行也激发了石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1960年,石凭着对自然科学的热爱,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生物物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系主任的院士认为,课程应该四不同,使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打好基础石说,扎实的基础课的学习将为他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钱学森,华,等学者给大家上课的日子,她记忆犹新...石说,近距离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是多么幸运啊!观众席上,大家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为中国运动员赢得世乒赛冠军而欢呼她到现在都忘不了:小时候大家那种奋发向上的状态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大学毕业后,史首先被分配到原卫生部中医研究所1970年,她回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不久后,她从北京搬到了安徽合肥

石承担了把仪器设备搬到南方的任务。她和同事一起把装满器材的箱子从教学楼搬到北京的车站,到合肥后再从车站搬到教学楼...

较早从事生物大分子的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领导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大历尽艰辛南迁,科研设备丢失,教学力量薄弱...好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逐渐走上正轨石说,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她也成为中科大生物系第一位通过教育部考试的青年教师她两次出国深造,从事计算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学会了用分子动力学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石说,留学经历开阔了我的研究视野,促使我更加努力地获取知识

20世纪70年代,石和他的同事们渴望跟上国际学术界的步伐,在中科大开展生物大分子的前沿研究,但他们缺乏资金和仪器为了加快项目进度,石和同事们跑遍了上海的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绞尽脑汁,熬了两个星期,才写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申请书

当时中科大生物系有三个课题可供选择,石的蛋白质分子设计新技术研究是其中之一此后,她一直从事生物大分子的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石领导的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项目,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初,石的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购买了第一台500 MHz核磁共振谱仪,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溶液结构研究可是,当她真正进行实验时,她仍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她的态度很坚定:科研要敬业,耐得住寂寞和波折石研究组分析了一系列重要蛋白质的溶液结构,揭示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她还领导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后来成为合肥微尺度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中小学生做科普,给本科生教基础课,培养更多青年科研人才。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在台上,石拿着话筒,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在台下,同学们都被她所描述的生物大分子世界所吸引和深深吸引

虽然已经80岁了,石还是多次走进中小学,给学生们做科普讲座从小接触科学知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进而走上了科研之路,我也想把这份热情传递给孩子们石希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科学之窗

石云熙记得:2019年,在湖北麻城黄土岗镇中心小学,她给大别山区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疾病的科普课。学生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深深打动了她,所以她越来越喜欢走出校园,去山里…

在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师多年来坚持给新生上普通生物学课石说,基础课对于交叉学科至关重要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我要为科学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作为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她和同事们在中科大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教学体系,并专门邀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专家给学生讲课,培养了一批在计算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工作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如今,满头银发的她依然每天奔波于实验室工作在学校里,学生们总是亲切地称呼石为石奶奶目前,石奶奶已经开始研究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以及疾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此外,她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的研究她认为,每一个新的领域都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攀登的乐趣不仅仅是你到达山顶的那一刻,更是在攀登的过程中

研究从未停止,只有终身学习。

采访中,石谈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时,兴致勃勃...80岁的她,一边培养科研人才,一边乐此不疲地和年轻人一起学习在师看来,能和学生一起探索生物大分子世界的奥秘,既开心又充实年轻人学新东西总是比较快,遇到她不太懂的东西也能体会到当学生的滋味

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医学和生态学密切相关,生命世界充满了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石来说,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有终身学习

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