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看文化景观

育儿 来源:人民网 2022-12-07 15:04 阅读量:4827   

11月,南方依旧温暖在东湖附近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园里,我不仅可以感受到青春的气息,还可以欣赏到校园文化景观的美丽

不久前,这所大学刚刚过完70岁生日地质报国的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校园里的海报,横幅上,也写在师生的脸上穿过校园南王山隧道,进入北校区空旷的广场上,一座座气势磅礴的登高雕塑令人难忘

从远处看,这座雕塑高大雄伟登山者雕像的上部由5名登山探险队员组成,有的高举地质锤,有的举着登山队的旗帜他们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自信雕塑的下部是一个现代风格的不锈钢地球穹顶,穹顶内有声音和光电装置到了晚上,整个攀岩雕塑看起来光芒四射雕塑高8.848米,寓意珠峰高度8848.86米,穹顶宽6.37米,取地球半径6371公里之意,充分融合了珠穆朗玛峰和地球等元素

中国地质大学的特色是地球科学师生们每年都要进行地质实习和地质调查,爬山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所大学与户外旅游和运动有着天然的联系野外地质工作地点往往位于深山老林和河流之中很多地方人迹罕至,但你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壮观美景这所大学的许多师生和校友走过了最长的路,爬上了最高的山,看过了最美的风景2012年至2016年,由师生组成的登山探险队不仅登上了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还成功穿越了地球南北极,带回了珍贵的地质样品,并开展了后续的科学研究今年4月,陈刚教授带着读大学的儿子攀登珠峰他们不仅采集了地质样品,还进行了高山勘测,写下了他们父子攀登珠峰,参加联合科考的故事

雕塑艺术展现了这所大学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预示着师生不仅攀登了自然的高峰,也攀登了科学与生命的高峰这个雕塑完全符合这所大学的气质不时有同学从攀爬雕塑旁走过,甚至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就这样,一个雕塑日复一日地感染和影响着人们,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如果说攀登雕塑表现了师生攀登自然高峰的勇气,那么校园里的另一种文化景观——院士长廊,则是将攀登精神内化为地质报国的信念院士长廊位于西校区地勘楼广场前中轴线两侧它是钢架结构,像一本打开的书每本书都有院士的画像这所大学被称为中国地质教育的摇篮70年来,涌现出近70位院士

这些院士都是国内知名的地质学家院士画廊中的第一幅画像是冯景兰教授,他于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学位委员他深知矿产资源在国家建设中的分量之重,提出了封闭成矿的概念,对矿业起着巨大的作用地质学家袁建奇院士是我国盐矿研究的先驱,为柴达木盆地钾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杨琦院士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与勘查专业,是煤田地质研究的领军人物

院士长廊,没有华丽的装饰,是校园里最朴素的文化景观,也是激荡人心的风景20多年来,院士走廊的长度不断延长,意味着更多的毕业生在不断攀登科研高峰慢慢走在院士长廊前,我仿佛看到这些院士跋涉山河,为祖国寻找矿藏

在教学楼后的树林里,有一座校友张的半身像1989年,张毕业于该校水文地质专业他主动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山西陵川县,在水利局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尽力为家乡人民解决缺水问题2001年,在一次地下作业中,一个井壁坍塌为了保护他人,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年仅33岁,他的故事在三晋广为传诵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校友,2007年,张的塑像在校园里落成

故事还没有结束今年九月,已工作八年的张之子考入这所大学,攻读他父亲生前就读的水文地质学研究生学位对他来说,父亲是他心中的一座高峰,水文地质专业也是

为了讲好大学的故事,传播大学的声音,很多大学都像中国地质大学一样,重视文化景观的建设,这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也是让学校活起来的有效途径具有艺术气息,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的大学文化景观不仅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还能教育人,启迪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