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来源:人民网 2022-10-04 15:08 阅读量:7800
耕读传世,读书长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耕读教育的总结农是指农耕,是人的生命之源,读书指读书,读书是读书人的立命之本农耕教育,即耕读,是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古代有个少年肩扛犁锄,一堆角书时至今日,这种贴近书籍和土地的修养与读书之风依然值得提倡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农科教育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益注入了新的活力
1.培养和阅读旧传统,带来新的教育选择。
一片片土地,沉睡在温暖的风中希望,沉睡在泥土里大地寂静无声突然一阵笑声打破了寂静,一群无辜的孩子出现在这里
这是厦门市海沧区高教附属学校五年级四班学生王家豪写的一首农事诗学校开设的农耕天堂让他在工作中收获快乐,成长
日前,厦门市海沧区教育附属学校的农耕天堂迎来了新主人——四年级新生他们从前辈手中接过农具,松土,播种,浇水,为苗圃播下希望的种子
‘为了健康,为明道而读书’我校坚持‘教育就是影响力’的办学理念,以‘农耕天堂’为载体,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参与劳动,全面发展该校书记余定斌在给学生的寄语中说
农耕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传统虽然农耕时代正在消逝,依托于乡土的农耕文化也在逐渐衰落,但它所培养出来的尊农爱农,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等品质依然弥足珍贵学习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今天,农耕教育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手段
新时代为什么要重视和倡导农耕教育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王德言认为,农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综合的教育体系农耕教育引导学生突破单一维度的知识技能学习,让所学适合自己,成为独特的人生体验,在实践中实践,成为日常生活方式,站在产品上,培养艰苦奋斗,知行合一,节俭戒奢,好读书深思考,身心和谐的优秀品质,报国,培养一种关心国家,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学院郭老师介绍,农耕教育对纠正过去学校过分强调分数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和自理能力缺失具有重要作用。
郭认为,农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耕读传家’的理念,对于强化学生尊老爱亲,睦邻友好,勤俭节约,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家风,具有积极的意义农耕教育依附于土地,自然时序和乡土文化,能够促进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桑梓情怀
农耕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绝佳抓手兼具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属性,具有道德修养,智力提升,身体素质,美育等综合教育功能学生在农耕教育中的农耕知识,尊重自然,勤奋,道德,良好的思维,优雅,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王德言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在种地和读书的过程中,学生更能体会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含义
2.避免浅尝辄止,重读轻耕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小学,明德小学社区学校以第三课堂的形式开展了农耕实践学生们参观校园菜园,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种植幼苗
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新背景下应该如何开展农耕教育。
郭指出,体验和感悟是新时期农科教育的核心新时代的农耕教育是对‘半耕半读’模式的改造,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学校可以与当地农村建立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自然学习,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实践探究式学习,如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农具和农艺,实践农业劳动,饲养家禽家畜,创作农耕诗画等郭建议,同学们放下手机,远离屏幕,跟着老师下地干活,吃住在农民家里,白天干活,雨天晚上学习,晚上围着炉子说话,组织团建活动,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和农民交流,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和国情
身在,行在练可是,在当前的耕读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读而轻耕的倾向如何避免种田读书这种肤浅肤浅的活动
王德言说,要强化知行合一的理念,建立农耕实践与课程学习的良性互动许多课程都与农牧区有关通过耕读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立体化
王德言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为例二年级有田家四季歌,青蛙卖泥塘等三年级有大绿树下的小学,倒不倒的老房子等四年级,有牛鹅,乡下人,鲁花鞋等五年级有花生,爷爷的花园等等通过耕读活动,平时的学习内容是活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
农耕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郭建议,开展家庭共育种植活动,作为种植课程的补充,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
在家校共育课程中,强调每个人的参与还可以创新课程评价机制,制定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多维度课程评价机制,围绕农事活动,劳动成果,合作交流等进行评价,调动和激发家长,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劳动融入文化,引领校园新时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宾第四小学最近几天迎来水稻大丰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收割,收穗,脱粒,劳动的喜悦弥漫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通过这次经历,我知道大米要经过脱粒,过筛,碾米,才能端上餐桌我们碗里的白米饭来之不易
学校依托当地农业种植优势,于2021年秋季开办了劳务示范基地同心农场学生们种植豇豆,青豆,辣椒和其他作物收获之后,他们会在校园里进行义卖孩子们自己种植和采摘的蔬菜总是很受欢迎,很快被抢购一空
因地制宜,将农耕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是开展农耕教育的有益尝试按照学校制度,整合办学条件和各种资源,是推进农科教育的有力保障自2021年9月起,扬州大学中国九年级研究中心在扬州汤头小学建设了农村劳动教育实验项目细化数字化课程的校本资源包依托软硬件条件和周边村镇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组织学生开展育苗,除草,浇水,地膜覆盖等一系列农事活动,通过综合利用校内课堂,三色绿篱农场,校外农业基地,网络平台等资源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地情况和学校制度,将农耕教育与校园生态相结合。
王德言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学校建立农耕阅读文化体验区,根据各个班级的意愿种植学生可以在这里参与工作,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可以养鸡,小鸭,鱼苗等小动物,进行生命教育,在爱护动植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劳动模范,农村工匠,农林科技专家等代表来校园宣讲新时代的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学习,生活,实践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相关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定期举办讲座和展览,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历史和习俗,农耕节气,农耕技术,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农业现代化等根据二十四节气,结合当地民俗,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以生产,生活,生活为空间轴,以历史,现在,未来为时间轴,建设‘田园学校’,将传统农耕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王德言说
此外,专家还表示,充分利用劳动节等节日开展农耕教育,开展主题演讲,技能竞赛等活动,成立农耕文化相关协会等,都是高效便捷的教育方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