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医疗器械研发阶段场地与设施不同企业间资源共享试点机制

月子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03-07 10:48 阅读量:6766   

在研发方面,医疗器械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资源匮乏,失败概率高的巨大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微创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通过研发阶段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研发创新中,为这些中小微企业减负同时,他还就进一步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推进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

推行医疗器械研发阶段场地与设施不同企业间资源共享试点机制

允许医疗器械企业

研发阶段资源共享

从2017年到2021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从1.6万余家增加至2.8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开发周期长,资源匮乏,失败概率高的巨大风险常兆华称,最近几年来注册人制度的实施,通过委托生产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器械企业间资源配置的问题,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小微企业研发阶段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的发展困境,尤其是在《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范围的小微企业

通过研发阶段资源共享的方式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研发创新中,促进创新性产品尽早上市常兆华建议,建立和完善监管要求,明确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发阶段允许场地与设施资源共享并设立共享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完善产品注册体系核查所依据的法规,指南和细则落实医疗器械企业主体责任,医疗器械企业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在共享场地上开展的研发工作识别并控制风险,承担主体责任,共享场地与设施的质量管理责任应当通过合同等方式予以明确推行医疗器械研发阶段场地与设施不同企业间资源共享试点机制

可先期在集团化公司内或成熟的健康产业园区内先行先试,监管部门在强化监管,风险管控,优化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并适时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常兆华说

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

注册技术审评

2021年国家药监局组织修订《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及颁发近200份相关审评技术指导原则,取得良好成效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等多个省市药品监管部门先后推出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特别审查程序,促进产业发展

由于各地审评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同一类型产品在不同省市开展的审评存在侧重点不同和尺度不一的情况审评标准的不统一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困扰,也影响了审评效率和审评质量,进而影响了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把控常兆华表示

为进一步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统一全国相关审评尺度,常兆华建议,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中推广借鉴或直接采纳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第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流程,确保技术审评质量。与此同时,华为和国内知名机构也开始了高血压管理的研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

常兆华建议,加快推出更多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指导原则,统一各地对同一品种技术审评要求的尺度,以减少审评人员的个人认知与理解偏差造成的尺度不一致问题,加强各地审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对审评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与考核,设立全国统一的考核及授权标准,审评人员经统一培训,资格认定和授权后方可开展技术审评,以确保全国审评人员以均同的审评能力执行均平的审评标准,推进各地技术审评信息化建设,增加信息透明度,鼓励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资料进行电子化申报,对于以创新,优先特殊审批程序获批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其技术审评报告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公开,建立会商复议机制,加强各地审评人员沟通交流与协同。。

推进医疗器械企业

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

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引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而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更是有助于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国家级,区域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现行法规中,因属地监管等因素,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新增生产场地仍要求在当地成立新公司,重新申请产品注册,再办理生产许可证,极大限制了医疗器械企业跨行政区域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的需求常兆华称

根据消息显示,国家药监局近期也在积极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拟准予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以利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与延续性和压实注册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据了解,华为目前正在研发以家庭医疗级高精度血压测量为核心的可穿戴式血压测量设备。

常兆华建议,加快落地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准许医疗器械企业在保持生产许可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跨行政区域新增生产场地,并明确申请—受理—审批—证后监管等闭环流程和要求,建立跨区域沟通及监管机制,明确区域监管机构间的情况通报,进一步深化区域监管协同,推行医疗器械企业检查结果互认机制,搭建国家级医疗器械企业信息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医疗器械产业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不同层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确保监管高质量和高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企业加强产品全生产场所,全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与企业跨行政区域配置生产资源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