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12-13 11:29 阅读量:4860
日前,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承办的2022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在线举行会上,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医学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与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占全球的38.7%,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34.2%
发展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34.2%。
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多个场景,包括健康管理,辅助诊疗,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医院管理等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活跃于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医学图像处理,医疗保健大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基于基因和生物标志物的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预测,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四个方向
此外,全球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活跃,积累了一定的高科技含量和潜在市场价值成果,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我国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最大,增速最快,专利申请7018件,占全球总量的38.7%,近10年复合增长率34.2%,国际规模指数1.16
智能医疗器械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已有56个产品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曹雪涛在致辞中表示,最近几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进一步催生了数字经济新的发展形态,数字经济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正在引发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刻变革国家战略的前瞻性引导,政府的大力支持,产学研的医疗机构协同创新,需求的大力牵引,高度开放的科研环境,都推动了我国医学人工智能的进步,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报告称,最近几年来,中国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层设计全面展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国家重点R&D计划于2016年设立,旗下多个重点项目在3年内资助了25个医学人工智能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5亿元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超过1.1亿元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标准制定加快,注册评估路径逐渐清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已有54种国产和2种进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上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软件,带有深度学习模块,基于生理数据的辅助诊断软件或搭载此类软件的医疗设备
专家求高质量发展:突破核心技术。
此外,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当前行业热点,邀请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赋能医疗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医疗人工智能成果早日落地开花。
在院士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景程教授分享了中医视诊理论与医学AI相结合的实践与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Xi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宗本教授介绍了新一代CT系统的新应用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学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伴随着医工交叉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医工融合的不断深入,新型医疗设备的不断涌现和海量医疗数据的不断产生,医疗形态终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将进入以患者为中心,大数据驱动的人机协同的智能医疗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教授详细讲解了清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在基层的应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集预防,诊疗,康复,慢病管理,老年护理为一体的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联合体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罗庆明教授阐述了脑空间信息学这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之间的桥梁这一新概念,展示了当前我国脑科学的发展成就和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顾宁教授在会上做了纳米医学与细胞诊疗技术的报告,指出了纳米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应用进展以及细胞生物学产业对纳米技术的需求
会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医学人工智能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万遂人教授代表全体专家宣读了《医学人工智能赋能·大健康创新发展共识》具体内容包括:不断加大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力度,突破部分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医疗设备,建立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审批,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创新智能健康维护保障机制,助力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安全运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