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伤寒论》全书宜桂枝的条文达10条之多桂枝汤所治病证之广泛

疾病 来源:养生之道网 2022-04-06 15:46 阅读量:6469   

《伤寒论》在强调药物配伍同时,对药物用量亦有颇多斟酌,在相同的药物组成中,用量不同,产生的效应有别,治疗的病种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证用药量或药物间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证,因证情轻重不同,其药量或药物配伍比例亦不相同,这一规律在《伤寒论》中被充分体现。

兹就桂枝汤药量比例增减变化和所治病证分析如下。

桂枝汤分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其病机主要为营卫不和,主症是发热,头痛,恶风,自汗的太阳中风症

纵观《伤寒论》全书,宜桂枝的条文达10条之多,可见桂枝汤所治病证之广泛桂枝汤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

桂枝汤煎煮方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法,服量与护理法:适寒温服一升,药后啜稀粥一升,助胃气,益津液,使汗出表和,祛邪不伤正,温覆微汗法:温覆能助阳,微汗不致伤正,若大汗淋漓,则邪不去而正易伤,病必不除,守方继进法:病人服药后病情无进退,应守方续服,半日许令三服尽,即每两小时服一次,病不愈者,可继续服二,三剂,获效停药法:获效药停,中病即止,以防过剂,药后忌口法: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防恋邪伤正。

桂枝加桂汤分析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桂汤由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组成从原文看,病先当有风寒表实证,用烧针的方法发汗,针处感染,病人受到刺激而产生惊慌,必定要发奔豚,在感染的地方灸一壮,再服桂枝加桂汤其临床表现有自汗恶风,发热头痛的太阳中风证同时,还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的症状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桂枝二两,温心阳,平肾邪,泄奔豚,从而达到解表以降逆之效

桂枝加芍药汤分析

《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分三服

桂枝加芍药汤由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组成本来患者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表证,却误用泻下的药物,使患者外邪未解,并出现腹满时痛的症状,故用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而达到表解,腹满,腹痛解除的目的

《神农本草经》云: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以方测证,当有自汗,畏风,发热等桂枝汤证,并伴有腹满时痛,故用桂枝加芍药汤温阳通结

综合分析

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物组成相同,但调整桂枝或芍药的用量后,则其治疗病机,病证及主治证候便均已不同。

由此可知,药物用量是变化的,它因病证不同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一定的病证有一定不移的剂量,量变则方变,法变及所治病症亦变而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药力的改变,也可以伴随着组成配伍的改变而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同时,药量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的病证,或同一病证在不同阶段的动态演变过程,对临床药物定量及辨识病证变化等都有很好的启示。

综上,临证处方,所处的是方证或病机对应之方,而不是功效类似的药物堆砌,应当引起临床医生或初学中医者的重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友情合作